健康饮食网 食品安全 老年人饮食 减肥美容饮食 天天美食 网站地图 [登录会员] [注册新账号]
当前位置:首页 > 食品安全知识 > 健康饮品 >

葡萄酒:保健功效到底如何?

时间:2020-09-22 15:09 来源:健康饮食网 作者:营养师 点击:

葡萄酒:保健功效到底如何?
葡萄酒:保健功效到底如何?

    如倾潋潋葡萄酒,
 
    似拥重重貂鼠裘。
 
    ——宋·陆游
 
    《夜寒与客烧乾柴取暖戏作》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凉州词二首》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自古以来,葡萄酒就是人们欢聚时的佳酿。据说,波斯是世界上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后流传到了中国。《史记·大宛列传》中提到,西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即葡萄),肥浇地……”,由此可知西汉中期,我国已知葡萄可以酿酒,并引进中原。
 
    《中药大辞典》中说,葡萄“味甘、酸,性平,补气血,强筋骨,利小便。治气血虚弱、风湿痹痛、浮肿。”现代则认为葡萄酒可以活血养颜,具有抗氧化功效,适当饮用葡萄酒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男性和女性一天最大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和15克,即250毫升和150毫升红酒。而患有高甘油三酯血症、胰腺炎、肝脏疾病等的人群则不宜饮酒。
 
    其实,“葡萄酒有益健康”的传说起源于“法国悖论”,是说法国人爱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但心血管发病率却很低,原因是法国人经常喝葡萄酒,是葡萄酒保护了心血管。这其实只是电视节目中的一个猜想,并不是科学论证,但由于符合人们的心理期望,也就流传开来。研究者们猜测葡萄酒中的单宁是“功效成分”,不过很快就发现它们没那能力。后来又有人提出白藜芦醇是功效成分,而且在细胞和动物实验中,白藜芦醇也展示了抗氧化、抗菌、消炎等活性。不过,这也只是在“细胞和动物实验中展示了希望,在人体中还不足以做出有效的结论”,而且按照动物实验中显示的“有效”剂量,人们需要每天喝上百瓶红葡萄酒才能达到,这显然不切实际。  
 
    虽然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适量饮酒”人群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比不喝酒的人要低一些,但是《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剑桥大学研究文章显示:酒精会诱发干细胞突变,属一级致癌物,特别是国人的乙醛脱氢酶先天不足,酒精在体内被代谢产生乙醛,而乙醛是一种明确的致癌物,所以酒精对癌症发生率影响很大。2014年,美国癌症研究所(AICR)总结中指出:有“令人信服证据”显示饮酒会增加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直肠癌和女性乳腺癌的风险。更重要的是,即便是“有利心血管健康”的那个“适量”,也会增加癌症的风险。也就是说,即便“适量饮酒”真的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同时也有增加多种癌症的风险。
 
    又有传言说,喝红酒可以起到美容养颜作用。红酒中确实含有一些具有美容养颜功效的白藜芦醇、花青素、鞣酸等成分,但红酒中的含量非常有限,而且很多水果中也有这些成分。况且红酒度数再低也是含酒精的,每天喝红酒超过150毫升,脂肪肝、肝硬化甚至癌症都会向你招手了。
 
    综上,葡萄酒中的“活性成分”其保健作用没有靠谱的科学依据。针对葡萄酒的理性态度是:实在喜欢喝或者社交需要,适量喝一点;但从健康角度讲,一定不能过量。

上一篇:益生菌真的无益?

下一篇:没有了
更多精彩内容
健康零食
关于我们 | 网站投稿 | 网站合作 | 联系我们 | 食疗网 | 营养网 | 养生网 | 菜谱网 | 早餐网 | 美食网 | 水果网 | 食品网 | 减肥食谱

Powered by FoodWang © 2007-2012 健康饮食网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1065535号-1 |网站地图|RSS地图|健康饮食专题

健康饮食网(www.foodwang.com)告诉您:感冒吃什么好咳嗽吃什么好贫血吃什么好便秘吃什么好上火吃什么好脱发吃什么好高血压吃什么好骨折病人吃什么好孕妇吃什么好糖尿病人吃什么好等等,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健康饮食专业资讯。